在台灣,外遇不一定會導致離婚,法院會根據夫妻感情是否破裂來判斷婚姻是否無法繼續維持。外遇行為若導致「夫妻關係破裂,且證據充足」,即可成為訴請離婚的主要理由之一。

外遇離婚賠償如何爭取?配偶外遇離婚證據類型有哪些?侵害配偶權律師來教你

一、外遇離婚:法律定義訴訟基礎

(一) 另一半外遇能離婚嗎?法律如何認定?

不一定!在台灣,外遇不一定會導致離婚,法院會根據夫妻感情是否破裂來判斷婚姻是否無法繼續維持。外遇行為若導致「夫妻關係破裂,且證據充足」,即可成為訴請離婚的主要理由之一。
 

(二) 外遇離婚訴訟需要滿足哪些條件?

訴請外遇離婚訴訟需具備以下 3 個條件:

  1. 具體的外遇事實:如不正當的親密行為或長期同居。
  2. 有效的證據支持:包含通訊記錄、照片、或證人證詞等。
  3. 感情破裂的事實:法院需認定夫妻關係已無法修復。

→回目錄

二、外遇離婚賠償:侵害配偶權的求償依據

(一) 侵害配偶權的法律基礎 與 賠償範圍

依據《民法》第 195 條,外遇行為屬於「侵害配偶權」,可提出精神損害賠償。求償範圍通常包括以下 2 類:
  1. 精神上的痛苦賠償。
  2. 家庭破裂所帶來的其他損失補償。

(二) 外遇賠償的實務案例分享

(三) 如何評估外遇離婚賠償金額的合理性?

法院會根據以下 3 個因素裁定賠償金額:
  1. 外遇行為的嚴重程度。
  2. 婚姻關係受損的程度。
  3. 雙方經濟能力與生活狀況。

→回目錄

三、如何合法取得外遇離婚證據?

(一) 有效的 3 種外遇證據類型 與 蒐集方式

有效證據包括以下 3 種:
  1. 通訊紀錄:如LINE、WhatsApp 對話。
  2. 照片或視頻:顯示不當行為的影像。
  3. 證人證詞:由親友或鄰居提供的證據。

(二) 外遇證據的法律有效性 與 注意事項

  1. 蒐集證據時需遵守法律規範,避免侵害隱私。例如,非法錄音或偷拍可能無法作為合法證據,甚至觸法。
  2. 建議透過律師協助取得證據,確保合法性與有效性。

→回目錄

四、外遇離婚財產分配:如何避免權益受損?

(一) 外遇對財產分配的影響

  1. 在外遇離婚中,財產分配原則上依《民法》第 1030 條進行,與外遇行為本身無直接關聯。
  2. 但若外遇行為涉及隱匿或不當轉移財產,則可透過法院要求追回或重新分配。

(二) 財產分配中的爭議點 與 解決方法

常見財產分配爭議點

  1. 配偶隱匿財產 或 轉移資產
    在離婚過程中,一方可能企圖隱匿或轉移夫妻共同財產,例如:轉帳至親友名下或購買不動產,試圖降低應分配的財產金額。
  2. 對共同財產的範圍認定不同
    雙方對哪些屬於夫妻共同財產可能存在分歧。例如,婚前財產、遺產繼承所得、或婚後個人投資收益是否應納入分配範圍。
  3. 債務分擔責任不明確
    若夫妻有共同負債,例如房貸或車貸,如何公平分擔常引發爭議,尤其是當一方主張債務並非用於家庭需求時。

解決方法:如何保障您的權益?

  1. 全面清查財產,確保透明
    1. 申請法院財產分割令:若懷疑對方隱匿財產,律師可協助向法院申請財產分割令,要求對方提供財產申報。
    2. 調閱財產相關資料:透過法院或律師調閱銀行交易紀錄、不動產登記資料,確認財產是否有異常變動。
  2. 提出證據,界定夫妻共同財產範圍
    1. 提供合法文件:準備財產相關的法律文件,例如房產登記、不動產買賣契約、投資合約等,證明哪些資產屬於夫妻共同財產。
    2. 法律諮詢:針對具爭議的財產項目,諮詢專業律師分析是否符合法定範圍,並據此提出主張。
  3. 確認債務真實性 與 用途
    1. 提供證據證明債務用途:若對方主張的債務不屬於家庭共同利益,例如個人投資損失或與外遇有關的支出,您可要求法院排除該債務的分擔責任。
    2. 尋求調解協商:與對方針對債務分擔進行協商,若無法達成共識,可由法院裁定。
  4. 尋求律師協助,妥善處理分配細節 
    專業律師能協助您了解財產分配的法律依據,並代表您在調解或訴訟過程中主張權益,避免因不熟悉法律條文而處於不利地位。

(三) 夫妻共同財產清算的法律程序

  1. 清點夫妻共同財產,確保完整性。
  2. 訂定分配比例,通常為各半。
  3. 若一方隱匿財產,另一方可向法院請求查明並進行重新分配。

→回目錄

五、如何寫外遇離婚協議書,保障利益?

在外遇離婚的過程中,簽訂離婚協議書是確保雙方權益並避免後續爭議的重要步驟。以下將針對必要條款、條款設計以及法律效力進行說明,幫助您在協議過程中掌握主動權。
 

(一) 離婚協議書的必要 5 大條款

  1. 身份與婚姻狀態:雙方姓名、身份證字號、婚姻關係現狀(即將離婚)。
  2. 財產分配:詳細說明夫妻共同財產的分配方式,包括房產、不動產、存款、投資等。
  3. 債務分擔:列明夫妻共同債務的分擔比例及付款方式。
  4. 子女監護權與探視權:子女的監護權歸屬及探視時間安排,明確雙方的權利與義務。
  5. 扶養費用:確定子女或配偶扶養費的金額、支付方式及期限。
  6. 其他補充條款:如精神損害賠償或外遇相關的求償金額。

(二) 離婚協議書中的財產 與 子女監護條款

  1. 財產條款設計:如何保障您的經濟權益
    1. 財產清單詳盡列明:列舉所有夫妻共同財產,確保沒有遺漏。
    2. 分配方式公平合理:建議以現金、資產或債務抵消等方式達成一致。
    3. 附加條款保障:若有隱匿財產行為,應加入違約罰則,避免未來爭議。
  2. 子女監護條款設計:確保子女最佳利益
    1. 監護權歸屬明確:協議書應清楚規定子女的監護權歸屬,並說明如何保障子女的生活穩定性。
    2. 探視權細節化:詳細說明探視時間、地點、頻率,避免因模糊條款引發糾紛。
    3. 扶養費支付具體化:規定扶養費的金額、支付期限及方式,確保子女的基本需求得到滿足。

(三) 簽訂協議書的法律效力與注意事項

  1. 法律效力:保障協議書的執行力
    1. 依法簽署:協議書需符合法律規定,且由雙方自願簽署,才具備法律效力。
    2. 公證見證:建議尋求律師或公證人見證,增加協議書的法律約束力。
    3. 提交法院備案:若雙方同意離婚並簽訂協議書,可一併向法院提出離婚訴請,確認協議內容合法有效。
  2. 注意事項:避免協議書無效或爭議
    1. 避免模糊或不公平條款:條款應清晰明確,且不得存在嚴重偏向一方利益的內容。
    2. 雙方充分知情:簽署前,雙方應清楚理解協議內容,避免因誤解或壓力而產生糾紛。
    3. 法律諮詢:簽署前建議委託律師審閱協議書,確保條款符合法律規範並保障您的最大利益。

→回目錄

六、常見問題解答:外遇離婚的法律迷思

在處理外遇相關的離婚案件時,許多人對法律細節存有疑問。以下針對常見的法律迷思進行解析,協助您更好地了解相關規定與應對方法。
 

(一) 外遇行為是否會影響子女監護權?

外遇行為本身「不會」直接決定子女監護權的歸屬,但可能成為法院考量的因素之一。根據台灣的法律,法院在裁定監護權時,會以「子女的最佳利益」為最高原則,以下是幾個關鍵考量點:
  1. 外遇行為對子女的影響
    如果外遇行為對子女的生活環境或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,例如導致家庭暴力、生活不穩定,法院可能會將這些因素納入裁量。
  2. 監護能力與親子關係
    法院更注重監護能力,例如是否能提供穩定的生活條件、教育資源及情感支持。即使一方有外遇行為,但如果其監護能力優於另一方,仍可能被裁定為監護人。
  3. 子女意願
    對於年齡較大且具備判斷能力的子女,法院會參考他們的意願,考量與哪一方共同生活更有利。

建議:

若您面臨外遇相關的離婚案件且希望爭取監護權,請與睿誠陳律師進行法律諮詢,我們應集中證明自己能提供子女穩定、安全且有利成長的環境,並避免因過度指責對方而造成負面形象。

(二) 外遇方能否在離婚中主張財產? 

在台灣,外遇雖然屬於過失行為,但並不完全剝奪外遇方對夫妻共同財產的主張權利。以下為財產分配的重點:
  1. 夫妻共同財產制度的基本原則
    根據《民法》規定,夫妻在婚姻關係中累積的財產屬於共同財產,無論一方是否有外遇行為,都具有平等分配的權利。
  2. 外遇賠償與財產分配無關
    雖然外遇行為可能導致精神損害賠償,但該賠償屬於額外的法律請求,與夫妻財產分配並無直接關聯。
  3. 隱匿財產的處理方式
    若外遇方在財產分配過程中試圖隱匿財產或轉移資產,另一方可向法院提出證據,要求重新分配並追究隱匿責任。

解決方法:

  1. 對外遇行為求償:若您是無過錯方,可以針對外遇行為提出精神損害賠償請求,這可能包含額外的補償金額。
  2. 確保財產透明:建議在離婚訴訟中,透過專業律師協助,申請財產清冊並調查對方的財務狀況,確保分配公平。

→回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