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目錄
一、什麼是離婚脫產?如何影響財產分配?
(一) 離婚脫產的定義與常見手法
(二) 離婚時的財產歸屬與責任
二、老公(老婆)欠債離婚,妻子(先生)需要負責嗎?
(一) 婚姻存續期間的債務分擔
(二) 個人債務與共同債務的區分
三、惡意脫產的法律責任與追討方式
(一) 如何判定惡意脫產?
(二) 債權人如何追回脫產財產?
(三) 如何透過法律保障自身權益?
四、離婚脫產如何避免?合法保障財產的方法
(一) 婚姻財產制度的選擇
(二) 如何確保財產分配的公平性?
五、剩餘財產分配:離婚後財產該如何計算?
(一) 剩餘財產分配的計算方式
(二) 哪些財產不列入剩餘財產分配?
六、常見問題解答:離婚與財產轉移的法律疑問
(一) 離婚前轉移財產一定是脫產嗎?
(二) 離婚協議書如何防止日後財產爭議?
一、什麼是離婚脫產?如何影響財產分配?
(一) 離婚脫產的定義與常見手法
「離婚脫產」指的是夫妻一方在離婚前或訴訟期間,故意轉移或隱匿財產,以規避財產分配或債務償還。常見的手法包括:- 將財產轉移至親友名下(如房產、存款)
- 假借贈與或假交易(如低價出售房產)
- 公司股權變更,隱藏資產
- 大額提領現金,隱藏於不動產或現金存放處
(二) 離婚時的財產歸屬與責任
根據《民法》第1030條之一,夫妻財產制通常以法定財產制為原則,婚後財產(婚後所得)在離婚時原則上須平均分配。但如果一方惡意轉移財產,則可透過法律途徑追回財產或主張應得的分配權益。二、老公(老婆)欠債離婚,妻子(先生)需要負責嗎?
(一) 婚姻存續期間的債務分擔
一般而言,夫妻在婚姻關係中產生的共同債務(如房貸、生活開銷),雙方都有義務承擔。但如果屬於個人債務(如投資失敗、賭債),則由欠債方自行負責。(二) 個人債務與共同債務的區分
夫妻在離婚時應釐清債務性質:- 共同債務:用於家庭生活,夫妻雙方需共同承擔。
- 個人債務:如個人投資、賭債,則無須由配偶負責。
三、惡意脫產的法律責任與追討方式
(一) 如何判定惡意脫產?
法院通常會審查以下因素來判定是否構成惡意脫產:- 是否有異常的財產變動(如離婚前轉移大筆資產)
- 財產是否轉移至親友或關係企業
- 是否涉及假交易或人頭帳戶
(二) 債權人如何追回脫產財產?
如果配偶或債權人發現對方惡意脫產,可透過法律途徑追回:- 聲請假扣押,防止財產進一步轉移
- 提起「撤銷權訴訟」,撤銷假交易或轉移行為
- 請求法院確認財產仍屬於夫妻財產,避免對方脫產
(三) 如何透過法律保障自身權益?
- 離婚訴訟前,先調查對方財產(可委託律師進行資產調查)
- 提出財產保全聲請,防止對方轉移資產
- 蒐集證據證明對方惡意脫產,在訴訟中主張應有權益
四、離婚脫產如何避免?合法保障財產的方法
(一) 婚姻財產制度的選擇
夫妻可在婚前或婚後選擇「分別財產制」,確保個人財產獨立,避免未來離婚時遭到脫產爭議。(二) 如何確保財產分配的公平性?
- 婚前協議:明確財產歸屬,避免日後爭議
- 訂立離婚協議書:確保財產分配合理,避免爭議
睿誠陳律師「夫妻財產分配」案例分享
夫妻財產分配
本所當事人游小姐因先生與第三人發生外遇之情事,便決定與先生離婚。
先生於雙方商談離婚協議時大聲疾呼「其不可能將財產分配給游小姐」,且先生事後開始「進行脫產」之行為,甚至將游小姐趕出家中。
游小姐走投無路之下便找上本所陳俊翰律師協助,陳俊翰律師先透過「假扣押程序將先生的財產均先扣押」,其後並提起「離婚及夫妻剩餘財產分配之訴訟」,在訴訟中除主張雙方財產之差異外,並聲請法院調查證據查調先生所有的投資情形,進而「主張先生有故意脫產」之情況,並確切調查先生所有之資產,最終游小姐順利與先生離婚並成功分得新台幣 2000 萬元!
五、剩餘財產分配:離婚後財產該如何計算?
(一) 剩餘財產分配的計算方式
夫妻離婚時,剩餘財產差額應平均分配,計算方式如下:剩餘財產 = 婚後財產 - 婚後債務
剩餘財產差額 ÷ 2 = 應分配財產
(二) 哪些財產不列入剩餘財產分配?
- 婚前財產
- 繼承或贈與財產
- 個人職業專屬財產
六、常見問題解答:離婚與財產轉移的法律疑問
(一) 離婚前轉移財產一定是脫產嗎?
不一定,但若行為有規避債務或不當隱匿財產的意圖,就可能構成惡意脫產,面臨法律追討。(二) 離婚協議書如何防止日後財產爭議?
透過律師審閱離婚協議書,確保其中的財產分配條款清楚載明,並在必要時進行公證,避免日後反悔或爭議。透過法律手段,確保離婚財產公平分配
面對離婚、債務、財產分配問題,了解法律權益是最好的防護手段。無論是避免背負配偶的債務,還是防止對方惡意脫產,尋求專業律師的協助,能確保自己的財產權益不受侵害。
如有離婚或財產分配問題,建議諮詢專業律師,以保障自身權益!